(一)經絡的本質
中西醫有關經絡的爭論,已延續了百年,誰是誰非?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首先認識經絡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經絡的本質是零(即無)。我的這個假說,似乎是站到了現代西醫否定人體經絡學的立場一邊了,其實不然。
經絡是人體肉身中最基本的單元,是一種陽性細胞排列的組合群體和另一種形式的組合群之間的縫隙。
人體肉身由各種器官、骨骼、肌膚、毛髮、血液等組成,而組成肉身的各種形式,又都由最基本的單位──細胞的有序排列組合而成。
一種細胞排列的結構形式和另一種細胞排列的結構形式之間所留下的各種長短不等、寬窄各異的縫隙就是人體的經絡,中醫所指的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便是其中較大和較長的縫隙。
人體內構成整個循環系統的血管網路,包括動脈、靜脈以及遍佈全身的毛細血管,表面上看,似乎僅僅是人體血液流通的渠道,而實際上,血管和血液之間也必然存在縫隙,血管內血液和血管壁的縫隙和軀體其他組織群所留下的縫隙,同樣是不同的結構群之間的縫隙,其性質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也可以認為是人體經絡的一部分。
既然經絡是人體內不同的細胞排列群所留下的的縫隙,因此人體經絡遠不止中醫所講的奇經八脈和十二經絡,而應該是人身無處不經絡。60年代,中醫界興起的生物全息針刺法,如耳針、頭皮針、第二掌骨針刺、手腳掌反射療法等,都說明瞭人身無處不經絡的正確性。
我們認識了經絡的實質是細胞排列組合群之間的縫隙後,再回過頭來看一下,對中西醫的經絡有無之爭 , 便一目了然了。中西醫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場去肯定或否定經絡的存在都是各自有其理由的。
因為,從微觀上來看:經絡作為縫隙,本身來講並無結構可言,所以,它並不能獨立存在,它本身並不完全是三維世界的物質。因此,用唯物實證的思辯認識來看待人體經絡,結論當然就是“無”(沒有)。
西醫解剖學不論多麼精密,即便在高倍顯微鏡下,也只能觀察到陽性的物質 , 在對人體的微觀認識中,零(空、無)等於沒有意義。
而中醫以宏觀來認識人體,這種不同結構細胞群之間留下的縫隙,就顯得十分有意義。倘若人體細胞都是以同一種結構形式來組成,而中間不留下任何縫隙的話(當然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就不會形成人體的各種器官,甚至不可能形成我們這個千姿百態的三維物質世界。
這種最基本的組織結構之間由於細胞排列的不同所留下的縫隙,顯然是由“空”或“無”的存在,才構成了我們人體各種組織不同的器官,構成整個三維物質世界。
沒有了這些縫隙,就沒有我們這個世界。
因此,從整體上來認識人體,的的確確存在著經絡,而且這種本質為“空、無”的經絡,正是形成人體內各種臟腑及組織的必要因素。
由於經絡的本質實際上是“空”和“無”,經絡本身又不能離開屬於物質的細胞而獨立存在。因此,經絡的性質在人體內正是處於陰陽的臨界線,也就是太極圖中間的那條S線。
經絡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既受到陽性細胞重新排列的影響,又受到陰性原因的幹擾。
瞭解了經絡的基本性質以後,讓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陰性的病因是如何轉化成陽性病果的。
(二)經絡是人體內陰陽轉化的媒介
經絡是人體生命的重要因素“氣”所運行的主要通道。反觀內視高度入靜後,我們便不難發現,這種原來為“空、無”的縫隙,變成了有形有色的通道。一種尚未被現代科技認識的東西,在經絡中閃爍著白色或桔黃色的光(功能層次不同,所觀察到的顏色可能有一定的差異),這就使經絡從無形無色變成了有形有色,而使這些經絡閃現的物質,正是我們的祖先所說的“氣”,或稱之為“真氣”(注意,這裏所指的“氣”,並非空氣的“氣”)。
由於經絡是處在陰陽兩儀中S線的地位,即一個我們所熟知的三維物質世界和一個尚未被我們所認識的多維的陰性世界的臨界線,因此,人體內各種陰性的資訊,當進入經絡時,便受到了這種臨界線性質的影響,使本來高於光速的物質結構(其實是超物質,無結構可言,小於零、同時又不受三維時空制約的陰性資訊),變成了陰陽的臨界物,即同時具備某些陰性事物和某些陽性物質的屬性。使原來無法悉知的陰性物質變為可以部分地被我們人類或現代科技所悉。
我們祖國的傳統醫學中診病的重要手段──切脈診病,便是最好的證明。倘若我們去找位有經驗的老中醫治病,他用三個手指在你的腕動脈上一搭,便可以對你身體所患的各種疾病診斷的一清二楚,其準確性遠比現代醫學的各種儀器精確得多。他不但能正確地診出你體內已經形成的實質性病變,還能準確地診斷出一些現代醫學無法檢查出來的未病之病,諸如腎虧、心火、肝鬱、脾濕、胃寒等疾病。
在一條腕動脈的血管上用手一切,何以能如此準確地診斷人體這個結構十分複雜的各系統中的疾病呢?假如按西醫解剖學的觀點來看,脈搏的跳動,除了與心臟的搏動有直接關係外,無論如何也找不到與身體其他器官的關係。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任何現代醫學的理論,都無法解開中醫切脈診病的奧秘所在。甚至連那些頗有經驗的老中醫,雖然他們已經熟練地掌握了切脈診病的技術,並對之深信不疑,但往往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今天,我在解開了人體經絡之謎的同時,也將就祖國傳統醫學中切脈診病之謎,提出我的假說。
前面我已經講到人體內的血管和血管裏運行的血液,同樣也是兩種不同的結構群,也會留下縫隙,因此也是經絡經絡,而且是最完整的經絡系統。而人體的血液由心臟泵出後被送到身體這個巨系統的各個部位,再由靜脈回流到心臟,同時也將整個迴圈(直至各毛細血管)運行過程中的資訊(疾病的資訊)記憶在血液和經絡中。無論身體哪個部位出現了氣滯或血瘀點,都能從脈動中反應出來。有經驗的老中醫便可以從自己切脈的三個手指(寸、關、尺)提取患者體內的各種資訊,從而準確地診斷出患者的疾病及輕重程度。
這便是中醫切脈診病的奧秘所在。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值得指出的是:在這裏中醫關於“氣”與“血”的關係是倒置的。
氣、血作為矛盾的雙方又互為表裏(陰陽),在氣和血的關係中,氣行在先,氣行則血行,氣行為主動;氣滯則血瘀,血行為被動,因此氣是統帥血的。
用陰陽學說去認識氣和血的關係的話,氣統血,氣為主動,所以氣為陽, 而血液的流動是隨氣而動的,因此血為陰,這就是中醫所講的氣血的關係根據。但倘若我們從宏觀的角度去分析,“血”作為有形有色的液體是屬於物質世界的事物,應屬於陽性物質;而“氣”是無形無色的,甚至還不能被現代科學所認識,因此“氣”從本質上說應屬於陰性範疇的。瞭解了氣和血的這種辯證關係以後,我們再來分析“疾病”的生成原因,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中國的傳統醫學已經為我們提供了情緒與五臟的直接關係,如人類情緒中的喜、怒、哀、樂、憂、驚、恐會幹擾到相應的內臟:肝、心、脾、肺、腎,而五臟和六腑又互為表裏相互影響,如暴怒傷肝。發怒作為人類情緒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本屬於精神範疇的東西,應該說對自身機體的影響是陰性的。但我們通過對人們在發怒時的心理、生理及血液等分析便不難發現,人在發怒前,都會有某種衝動,先是生氣,繼而產生一種不可抑制的衝動,在衝動中便會產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腦血流量猛增。從外表上還可呈現出面紅耳赤等反應,由心臟泵出的血液大量湧向腦部,使動脈輸出和靜脈回流失去平衡,而肝臟的氣血為了適應情緒急變的需要,也大量湧向大腦,使肝臟的出現不少氣滯點(無氣點)。
同樣的道理,人類的七情都會在自身相應的臟器的經絡上形成氣滯點。根據傳統醫學中氣滯則血瘀的理論,當人體的某一經絡形成氣滯點後,便會在相應的組織中形成血瘀點。
應該指出的是,剛剛形成的氣滯點和血瘀點還不足以構成對健康的威脅,但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某種情緒的控制下,那他(她)的相應臟腑的氣滯點就會不斷增加、擴大,血瘀點也會隨之增加擴大,形成較大的血瘀點,致使某一臟器的營養供給被部分地阻斷而產生實質性的病變,同時又為一些外來病毒提供了棲息之地。
因此,我們說,經絡是陰性致病原因向陽性病變轉化的仲介。